行业新闻
COMPANY NEWS
“流量经营”模式重新定义运营商
发布日期 : 2014-12-09编辑 : Eleven_chen 浏览次数 :
       和许多初创产品一样,中国联通“流量银行”现在略显青涩。
       它不能存入手机套餐流量,没有打通运营商界限。在“流量银行”开通的微信服务账号中,许多创新业务都还处在“敬请期待”状态。
       然而,中国联通对这款产品的“吹风”依旧在市场中引起波澜,其股价最近意外迎来两次涨停。在一些证券分析师看来,联通上述新尝试有望根本改变其增长逻辑。
       有数据显示,在运营商整体收入增长贡献中,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的贡献比例已经达到152%。除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也在打造以数据流量为核心的经营方式,从传统业务过渡到“流量经营”。
      10倍乃至1000倍流量增长的未来已经打开,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探索和创新急需展开。

“流量”成业务核心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3年,用户每月平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39.4MB,同比增长了42%。这仅是4G发牌之前的现状,中国移动今年曾测算,4G用户当下平均每月使用流量1GB左右。作为对比的是,日韩移动用户月均流量消费目前在1.5GB到2GB水平。
       有专家预测,数据流量即将迎来“每MB流量1分钱”时代,届时在线观看一部高清、超高清视频,低于一张电影票售价,在线视频业务的兴起有望进一步助推流量消费。
       如果将时间推向5年以后,根据业界普遍的预测,5G将在2020年左右开始商用,10Gbps的峰值下载速率、超过1000倍移动数据流量增长,语音、短信业务也将和高清视频通话融合,用户行为和运营商商业模式都将发生难以想象的变化。
       现在,数据流量更多被视为包含在运营商产品套餐中的商品之一,运营商的“流量经营”,也更多被视为促进“流量消费”。
      事实上,无论以后的物联网通信、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及其衍生的各类商业产品都离不开运营商的基础网络,运营商正试图在未来发挥“智能管道”作用——借助基础网络优势,参与产业链更多环节。届时,流量将不再仅是待售的商品,还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
      今年前10月,运营商传统语音业务同比下降了4.5%。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目前中移动已联合三星等终端厂商开展了VoLTE高清语音业务大规模外场测试,按照中移动的计划,VoLTE语音明年将正式商用,由于基于LTE数据网络,语音业务实际上可归入其数据业务。

探索新商业模式
       2009年1月,工信部向三家运营商发放了三张3G牌照,带来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工信部数据显示,2012年2月份开始,促使运营商业务收入增长的首要因素已经转变为移动数据和互联网业务,基于数据流量和互联网业务的运营商业务转型真正开启。
       传统流量经营模式中,运营商将流量和语音、短信打包成套餐销售给用户。不过应用厂商发现,为用户提供免流量的应用下载或者流量费用减免,可以有效增加用户对自身产品的消费。因此,当用户下载某款移动互联产品时,运营商不扣除或者少扣除 用户数据流量,应用厂商为此买单的流量“后向付费”模式兴起。
        例如Facebook推出的免流量文字版应用、阿里巴巴“流量800”、腾讯QQ“流量包”等。
        虚拟运营商进入电信行业后,本身可以从基础运营商的流量批发中获得折扣优惠,“免流量”有更好开展条件。例如,今年9月蜗牛移动与中移动上海公司达成流量统付合作,通过中移动网络(不含WLAN)访问蜗牛移动“免商店”App时,产生的数据流量将由蜗牛移动向中移动统一“后向付费”。
        除此之外,基础运营商将数据流量批发给虚拟运营商,虚拟运营商可以结合其他自身特色业务经营流量。
        除了和阿里巴巴合作“流量800”以外,中国电信还推出了“流量宝”产品,用户可以通过“流量宝”平台下载使用APP获得“流量币”,可以将“流量币”兑换成流量,中国电信搭建线上应用分发及营销平台获利。
        在中国联通的“流量银行”产品中,同样搭建了一个基于“流量币”的应用分发营销平台,抛开能否实现不谈,中国联通计划将该平台再往前推进一步——打通三大运营商界限,联通的“流量币”将来可以为其他运营商用户购买流量。
       上述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流量不仅是运营商的产品,而且将可能以流量为中心打造运营商未来的“流量生态系统”。